304am永利集团2014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点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4-28浏览次数:6819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化改革之年,也是深化实施学校“十二五”规划、大力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的重要之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和全国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方向,坚守“高举旗帜、服务大局、内聚力量、外塑形象”理念,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创新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教育、新闻宣传、文化建设、文明创建、普法教育等方面工作质量,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一、加强理论武装,为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学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有效学习、深入实践、推动工作。组织专家进行宣讲辅导;通过提供理论读物、编辑辅导材料,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扎实推进党的科学理论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做到先进思想在师生中入耳、入脑、入心。

    2.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凝聚共识。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师生员工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组织抓好学习教育活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制定专题学习计划,认真抓好党委中心组和教职工的理论学习活动,保障时间、人员、内容三落实,做到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增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的针对性,提供理论学习保障;组织撰写有关党建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方面的理论文章。

    4.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教育活动。开展廉政文化“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活动,引导党员和干部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廉政准则,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1.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入做好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服务工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我的中国梦”等主题实践教育宣传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师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扎实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开展“三谈两述”活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活动、平安校园建设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活动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抓学习、抓作风、抓环境,促改革发展”系列活动,力求思想认识有新提高、工作作风有新转变、服务能力有新提升、教育事业有新发展。

    3.探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实践活动。结合不同群体人才成长成才特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岗、爱生、爱国”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培育挖掘宣传师生中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活动。大力宣传师生积极进取、奋勇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4.继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工程。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育全过程。抓好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活动,尤其抓好青年教师和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教育工作。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思政教育效果。

    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条件

    1.开展文化工程建设。按照学校“十二五”文化建设规划思路,继续大力实施“大学精神强化、校园环境优化、管理制度科学化、文化活动多样化”等四大文化工程,实现文化建设的“理论化、品牌化、成果化”,不断完善高职特色文化育人体系。各二级学院要积极培育特色鲜明的管理文化、专业文化、教学文化、学术文化。

    2.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为契机,努力创新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力建设人文大讲堂、学术大平台、艺术大世界、技能大赛场等集群文化阵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全面覆盖、系统设计、精准定位、概念创意、重点扶持、艺术包装、项目运作、长效机制等方面着手打造一批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精品。

    3.管好用好文化基地。加强对德礼堂、图书馆、学术报告厅、校友事迹展览馆、企业文化展览馆、旅游航空博物馆、纺织博物馆及素质拓展基地等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加强对图、文、音、像制品的综合管理,形成和积累更多更好的物化成果。加强对校内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等活动的审核、报批、备案制度。

    4.营造环境文化氛围。遵守校园文化建设的统一规定,规范使用校标、校名、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各类简称,继续推进规章制度、精神理念、教育法则、名人名言、凡人哲语为基本内容的文化上墙工作,规范对办公室、教室、公寓(宿舍)、实训中心(实验室)、礼堂、食堂、卫生间等场所的外墙、内壁、门厅、走廊、楼道的特色艺术布置,形成直观形象的图文表达和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

    5.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交流。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和挖掘,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和示范效应。切实做好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活动宣传报道,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影响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带动身边的人,运用校内外媒体全视角打造先进典型宣传交流平台,在全校大力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四、加强新闻宣传,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1.落实走转改三服务三贴近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按照学校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二十条要求,落实“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力求“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增强教育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使新闻宣传工作与时俱进,充满活力。

    2.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效果。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开展新闻报道,提倡“短、实、新”,反对“假、长、空”,力戒“流水账”和“八股文”,及时发现新闻眼,陆续力推“亮点工程”、“武职人物”,讲好武职故事、传播武职好声音。多宣传学校的发展战略和思路,多宣传基层单位的做法和经验,多宣传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典型事迹。增加学校新闻宣传的主动引领性、纵深报道量和外部社会关注度,增强宣传思想工作力度广度深度,塑造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增加正能量。

    3.加强新闻宣传阵地建设。探索新形势下网络、电视、广播、报刊、宣传栏等媒体建设发展规律,加强校园五大新闻宣传阵地建设。按照《全省高校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要求,积极推动学校和各二级单位建设有格调、有内容、有特色、有创新的优秀网站。加强校外宣传工作的计划性、主动性,规范校外媒体记者采访和报道工作,进一步加大外宣力度,主动加强与央级、省级主流媒体的联系,提升外媒报道的数量和质量。

    4.加强新闻宣传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新闻业务学习培训,强化新闻业绩考评和总结表彰工作,引导教工通讯员和学生记者争做有责任、有能力、有水平、有作为的校园新闻人,积极做好新闻主题策划及日常新闻采编工作。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师生,创新宣传部门、通讯员与基层党组织之间、与师生之间的联系制度和联络机制,共同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5.加强新媒体的运用。面对舆论生态的变化和当前全新的舆论环境,尽快完善传统媒体“数字化”管理模式,同时积极有效地推进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应用,构建文字有力、电视有形、广播有声、图片有意、网络有度之五位一体媒体管理新模式,做到文明建网、文明用网、文明管网。开通学校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做好在新媒体中信息的有效发布与安全维护。

    6.加强舆情引导和信息监控。健全宣传信息反馈机制,加强舆情引导回应和信息监控,做到事前有策划、事中有监控、事后有跟踪。快速回应和妥善处理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反映的敏感问题、合理诉求、意见和建议,以积极的态度、负责的精神、合理的方式沟通化解新闻危机,维护学校的社会声誉。规范“出口”流程,所有在网上发布、刊载有关学校工作方面的信息资料,须经学校各级主管部门对口审核。

    五、加强文明创建,为学校的整体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1.深化文明创建工作认识。认真学习湖北省省级文明单位考评办法,深刻把握高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不断深化文明创建认识,把文明创建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要任务抓好抓实,切实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全员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对照文明单位的条件和标准,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在组织领导、党的建设、干部队伍、民主管理与依法办学、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活动、环境治理、团体风貌、业务实绩、创建亮点、荣誉奖励等方面分门别类地积累文明创建成果。认真做好省级文明单位的验收确认工作,为学校创建国家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打好基础。

    3.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为主题的“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法律意识,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依法治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党委宣传部

                                                                                    二○一四年四月八日


返回原图
/